新闻资讯

生态环境部:紧盯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弄虚作假,严惩违法行为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近年来,部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为追求经济利益,通过篡改数据、伪造报告等手段弄虚作假,严重破坏市场秩序,严重影响空气质量改善。” 2025年4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召开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对此,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出台《关于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伪造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情节严重判定标准的意见》。

裴晓菲介绍,机动车尾气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据测算,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34%,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已经成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是机动车环保达标监管的重要环节,这些机构一旦弄虚作假、故意“放水”,将会导致超标车辆上路行驶,造成环境污染。

去年9月起,生态环境部会同更高法、更高检、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肃查处了一批出具虚假报告、进行虚假维修的机构,650家机构被采取断网等惩戒措施,580家被取消资质资格,110家性质恶劣的被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之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伪造机动车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的,由县级及以上生态环境保护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负责资质认定的部门取消其检验资格”。

裴晓菲介绍,为了细化处罚依据,加大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力度,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出台了《意见》,明确了“情节严重”的判定标准:包括构成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两年内重复实施违法行为、伪造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涉及10 辆以上车辆、造成重大环境影响或社会影响以及其他依法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等5类情形。对于符合上述情节严重情节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严格处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取消其检验资格。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紧盯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力度,严惩违法行为,坚决遏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造假乱象,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裴晓菲说。

  • 一周文化讲座|“不一样的社会观察”
  • 何立峰出席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部署会并讲话
  • 改变“供强需弱”,收入分配改革是最优解
  • 服务消费涨势强劲、入境游热度不减,一季度多项消费数据飘红
  • 我国首次发布铁线礁、牛轭礁珊瑚礁“体检”报告,菲炮制言论毫无科学和事实依据
  • 中央政治局会议极简版来了,一文速览重磅部署有哪些?
  • 潘功胜: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 金融体系保持稳健
  • 苹果据悉计划最快明年在印度组装所有供应美国的iPhone
  • 体育总局排管中心原主任李全强被判10年3个月,其前任因受贿获刑4年
  • 让民营企业在广阔前景中大显身手——“中国经济圆桌会”共话民营企业新发展
  • 服务业修复将增强二季度“以内补外”的效果|宏观晚6点
  • 真格基金投资的卡莫瑜伽宣布永久闭店,经营者已失联
  • 中信证券:“国家队”未曾减持ETF,应充分相信国家维稳决心
  • 澳门开码:揭秘澳门赌场开奖的神秘面纱
  • 年收入创三年新高后,阅文增长更依赖影视爆款
  • 关键词: